“漂绿”是什么?
“漂绿”(Greenwashing)一词从英文Whitewashing(漂白)衍生而来,指企业和组织通过环保营销手段或虚假的“绿色资质”来掩盖其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,或夸大其在环保方面的付出与成效。
早些年,消费者率先开始关注他们购买的产品是否“环保”,最早一波的“漂绿”行为也因此出现在消费品市场,突出表现为虚假的“环保”广告宣传。
近年来,气候变暖、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等概念大火,企业纷纷开始向净零经济转型,其ESG表现越发受到关注。同时,随着可持续方面投资的大幅增加,“漂绿”开始逐渐蔓延至ESG报告领域。
常见的“漂绿”行为
进入ESG时代,任何一家企业夸大或歪曲其可持续发展计划都可能存在“漂绿”的风险。在中国推进“双碳”战略目标的背景下,ESG“漂绿”可能出现在:
- 脱碳目标与实际举措严重脱节:企业在脱碳方面的实际举措、成效与最初制定的脱碳目标、脱碳计划相差甚远。
- 碳排放计量标准模糊:碳排放范围定义不明确、不全面,例如没有对整个供应链、上下游经营活动或各类资产的排放进行计量,导致数据不完整、不充分。
- 碳数据收集力量薄弱:碳排放数据的收集和计算缺乏内部治理和数据鉴证机制。
- 碳排放报告不全面:重要数据选择性披露、碎片化披露,导致碳排放报告不完整、不合规。
“漂绿”的危害
“漂绿”行为实际上阻碍了我们应对气候变暖的斗争。
对于消费者而言,企业的漂绿行为,使消费者很难辨认真正的绿色、环保企业。过分强调环保的宣传方式也可能会让人产生“环保”疲劳,削弱人们对真正环保行为的支持度。
企业对实现“双碳”战略目标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。如果只想着“漂绿”自己,实际上阻碍了应对全球变暖、实现气候目标的进程。
“漂绿”也会削弱ESG报告的公信力,成为障碍ESG投资的害群之马。根据金融分析机构标准普尔(Standard & Poor’s)发布的报告,超过44%的投资者在进行ESG投资时最大的顾虑就是“漂绿”,他们对企业和金融机构夸大环保绩效的行为深感担忧。
因此,无论从实现“双碳”的战略目标,还是企业获得长远的发展角度来讲,消灭“漂绿”都是势在必行的一场奔赴。
“数字孪生”让“漂绿”无所遁形
ESG报告以温室气体、资源使用等信息披露为主,报告中所涉及的温室气体排放来源不仅多而且分散——既有企业直接控制的排放源,也有企业不能控制的排放源。此外,温室气体排放的计算方法复杂且工作量巨大。从企业自身而言,很多企业ESG底层数据基础薄弱,相关信息计算处理能力差,出现上面所讲的“漂绿”甚至被“漂绿”的概率很高。
企业当从数字化转型入手,将ESG管理战略融入企业数字化布局,以数据驱动变革,提升企业收集数据、处理数据的能力与效率。
例如,博枫近期联手Akila,开启了数字自动化监测和审核建筑中废弃物碳排放的新模式。
通过Akila的数字孪生技术,对废弃物数据进行追踪,并以租客为单位进行高效、高能的数据管理,收集到的数据在分类处理后会发送至Akila云端服务器,并被上传至RESET云以供第三方审核评估。凭借Akila的数字孪生技术,不仅使收集准确的废弃物数据成为了可能,同时也使自动转化出的碳排放数据更加可靠且富有操作性,更有效地帮助资产管理者实现废弃物管理和碳足迹转换。
凭借人工智能、物联网、数字孪生等技术的赋能,企业可以建立功能强大的信息系统,对环保相关信息进行系统收集、高效分析、精准溯源,不断夯实数据基础。数字孪生还可用于测试各种场景、分析不同条件下的“假设”情景,帮助企业确定减少能耗、降低排放的最佳方案,助力企业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,减少“漂绿”与被“漂绿”的风险。
Akila最大亮点之一是可以监控和追踪 ESG 效能指标。
- 2022: Akila在平台内开发碳计量功能,使其能追踪范围1和范围2的排放情况,更加完善这一亮点功能。
- 2023: Akila致力于将此计量范围扩大到范围 3 的排放情况,并为客户提供尽可能准确和相关的信息,满足其将不同数据集集中处理的需求,赋能企业建立强大的数据信息系统,帮助企业深入洞悉自身的运营状况,随时了解、追踪、改善可持续措施的措施与成效,彻底消灭“漂绿”或被“漂绿”,助力实现经济与环保的可持续发展。
文章来源:https://www.akila3d.cn/blogs/shu-zi-luan-sheng-rang-esg-piao-lyu-greenwashing-wu-